人的行为倾向没有“好”与“差”之分,但针对不同的岗位需求,却有“适合”与“不适合”的区别。因此,被测者需要根据自己的行为倾向, 来分析自己最适合的空间与领域,与目前所从事的事情、学习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

行为倾向只是一种可能性,要清楚自己最适合做什么,还需要好好考虑自己的能力。而在自己行为倾向上训练能力时,效率最高。因此, 该报告可以指导被测者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

人的心理特征是极其复杂的,测评只能通过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对被测者的心理特征,在一定的信心(信度与效度:75%-95%)水平进行 推测。因此,所有的测评都达不到100%准确,因此需要被测者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做出恰当的分析与取舍。

 

这份报告是基于您的回答而完成的有关您本人创造力倾向的评估报告。恭喜你! 你的测评结果非常独特。相信这一点,相信你自己!

创造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是人的一种高级能力,由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衡量创造能力的指标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流畅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个人表达出较多的观念。变通性是指思考灵活多变,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较少受到某一种固定思维模式的影响,能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独特性是指观念和见解新颖独特,不受常规影响。

美国著名的创造力教学研究专家威廉斯(F.E.willians)承袭了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并加以发挥而设计了“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量表”。该量表“信度高、效果好”,主要测量受测者的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和冒险性四项个性特质水平。我们在此基础上,对量表进行了本地化修订,以适应中国高校大学生。该量表将帮助大学生创业者明晰自己在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挑战性四项行为特质上的程度,藉此评估自己的创造力水平。

    本测评把创造力分成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四个要素,

    • “冒险性”具体指:(1)勇于面对失败或批评;(2)勇于猜测;(3)在杂乱的情境下完成任务;(4)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 “好奇心”具体指:(1)富有追根问底的精神;(2)主意多;(3)乐意接触暧昧迷离的情境;(4)肯深入思索事物的奥妙;(5)能把握特殊的现状,观察结果。
    • “想象力”具体指:(1)视觉化和建立心像;(2)幻想尚未发生过的事情;(3)直觉的推测;(4)能够超越感官及现实的世界。
    • “挑战性”具体指:(1)寻找各种可能性;(2)了解事情的可能与现实间的差距;(3)能够从杂乱中理出秩序;(4)愿意探究复杂的问题或主意。

    测评显示,您在此测试中各个要素的得分和总分如下:

        
    • 冒险性得分:0 本要素测试的平均分数为:20分; 本要素测试的满分为: 33分;
    •   
    • 好奇心得分:0 本要素测试的平均分数为:25分; 本要素测试的满分为: 42分;
    •   
    • 想象力得分:0 本要素测试的平均分数为:23分; 本要素测试的满分为: 39分;
    • 挑战性得分:0 本要素测试的平均分数为:21分; 本要素测试的满分为: 36分;
    • 综合得分:0 本要素测试的平均分数为:100分; 本要素测试的满分为: 150分;

二、创造力测评说明

1.创造力简析

创造力的行为表现有3个特征:(1)变通性。思维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着等心理定势的干扰,因此能产生超常的构想,提出新观念。(2)流畅性。反应既快又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3)独特性。对事物具有不寻常的独特见解。聚合思维在创造能力结构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所谓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定论的原理、定律、方法,解决问题时有方向、有范围、有程序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创造力与一般能力有一定的关系,研究表明,智力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基本条件,智力水平过低者,不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

另外,创造力与人格特征也有密切关系,综合多人研究的结果表明,高创造力者具有如下一些人格特征:兴趣广泛,语言流畅,具有幽默感,反应敏捷,思辨严密,善于记忆,工作效率高,从众行为少,好独立行事,自信心强,喜欢研究抽象问题,生活范围较大,社交能力强,抱负水平高,态度直率、坦白,感情开放,不拘小节,给人以浪漫印象。

除了智力因素之外,与创造能力关系紧密的另外5个重要的能力分别为:敏觉力、变通力、独创力、精进力和流畅力。具体来说,就是:

  • (1)敏觉力(sensitivity) 。指极其敏锐的觉察能力,当别人变换了你房间的布置,你可以马上就发现发生改变的地方,而且丝毫不差,这就表示你的“敏觉力”相当强。  
  • (2)流畅力(fluency)。当被问到“茶杯”有什么用途?”的时候,在限定时间内,能够想出最多答案的人,就有比较优秀的“流畅力”。
  • (3)变通力(flexibility)。以一种不同的新方法去看一个问题。我们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随机应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容变通能力。
  • (4)独创力(originality)。指反应的独特性,想出别人所想不来的观念.独特新颖的能力。
  • (5)精进力(elaboration)。精进力是指能从更精致、更细密的角度来进行思考的一种能力。例如,在放纸船的时候,有些人懂得在纸船底面涂一层蜡,以防止被水浸坏,这种“多涂一层蜡”的思考,就是精进力的表现。

2.如何提升创造力

(1)冲破消极的思维定势

思维一旦进入死角,其智力就在常人之下。

思维定势又称“习惯性思维”,是指人们按习惯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它是一种按常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可以省去许多摸索、试探的步骤,缩短思考时间,提高效率。在日常生活中,思维定势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每天碰到的90%以上的问题。

思维定势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它有其积极意义。然而,如果太过依赖这种思维习惯,它就变成了消极的思维定势了。消极的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思考,不利于创造,它阻碍了思维开放性和灵活性,造成思维的僵化和呆板。这使得人们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创新思维的发展受到阻碍。

消极的思维定势是创新思维的障碍。消极的思维定势主要变现有:习惯型、权威型、从众型、书本型、自我中心型、直线型等六种类型。要具备创新思维,必须打破这些消极的思维定势,还自己一个创新型大脑。

习惯型思维定势。也称经验型思维定势,它是指人们不自觉地用某种习惯了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已经变化的问题。长此以往,它会削弱大脑的想象力,导致人们思维的教条和僵化,影响限制人们的创新思维,对创新思维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要辩证地认识知识经验对创新思维的双重作用,注意弱化习惯性思维定势的影响。对现有知识经验批判地继承,在借鉴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使现有的知识经验都能在创新活动中发挥正面的作用。

权威型消极思维定势。权威型消极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对权威人士的言行的一种不自觉的认同和盲从。

迷信权威,带来的是无知与懒惰;怀疑、质疑权威,则表现出一个人的勇气;战胜权威,才能证明一个人的知识与智慧。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站在巨人肩膀上创造辉煌的未来。

从众型消极思维定势。指人们不假思索的盲从众人的认知与行为。

从众心理与行为最大的特征是人云亦云,没有独立思考的品格。当一个人陷入盲从他人的心理状态,必然与创新绝缘。大学生应该摆脱从众的盲目色彩,用独立的思想和明晰的脚印积极主动做事情,这样,你将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书本型消极思维定势。指人对书本知识的完全认同与盲从。

书本知识对人类所起的积极作用确实是巨大的。但书本知识也和任何事物一样有弱点,即滞后性,知识也会过时,知识只有不断更新才能成为有效行动的信息,才能推动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自我中心型消极思维定势。指人想问题、做事情完全从自己利益与好恶出发,主观武断地不顾他人的存在和感觉。

以自我为中心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组织、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是有危害的,它是文化创新、体制创新的最大障碍。

直线型消极思维定势。指人面对复杂和多变的事物,仍用简单的非此即彼或者按顺序排列的方式去思考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直线型思考问题是屡见不鲜的。如把类似的例题拿来照搬,死记硬背现成的答案。直线思维的习惯是不善于从侧面、反面或迂回地去思考问题。

麻木型思维定势。就是不敏感,思维欠活跃。注意力不集中。总是兴奋不起来。

偏执型思维定势。它的表现多样,有的颇为自信,有的是钻牛角尖,明知这条道路行不通,非要往前闯;有的是喜欢唱对台戏,人家往东,他偏往西等。

(2)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从某一点出发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寻找事物的多种构成因素、多种可能性、事物发展的多种原因(条件)和多种结果,从而在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设想、办法和方案。发散思维是一种开放型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

该方法思考问题全面周到,有利于决策的正确与准确,避免或减少失误;有利于在各种方案中选优;头脑中有尽可能多的可能性,有利于避免“上当”,有利于捕捉“战机”。

在发散思维基础上,围绕一个目标,将各种因素进行分析、重组,从而构成一个新事物或形成一种新模式、新方案的思维方法叫聚合思维,也叫收敛思维。

逆向思维。丰田总经理丰田章一郎说:“我这个人如果说取得一点成绩的话,是因为什么问题我都爱倒过来思考。”所谓“倒过来思考”就是逆向思维,也叫反向思维,是将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方向和路径反过来思考的方法。

逆向思维的具体方法:①从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反的事物(性质);②从事物某一作用想到的另一作用;③从甲事物对乙事物的作用想到乙事物对甲事物的作用;④从某一做法想到与之相反的另一做法;⑤将事物的关系颠倒过来思考(正负、主次、好坏、因果等)。

横向思维法。横向思维法是通过借鉴、联想、类比、充分地利用其他领域中的知识、信息、方法、材料等和自己头脑中的问题或课题联系起来,从而提出创造性的设想和方案。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①不是过多地考虑事物的确定性,而是考虑它的多种多样的可能性;②关心的不是怎样在旧观点上修修补补,而是注意如何提出新观点;③不是一味追求正确性,而是着重追求它的丰富性;④不拒绝各种机会,尽可能去创造和利用机会。

与横向思维相对应的纵向思维法是一种直线前进的传统思维方法。一步接一步地设想、推理,思考每一个环节,并沿着最大可能性的路线前进,直到创造完成。这种思维方法能使你思考有序,能顺利地完成某些课题。纵向思维属于传统思维。“纵向思维是在挖深同一个洞,横向思维是尝试在别处挖洞”。

分合思维法。分合思维法是将思考对象的有关部分,从思想上将他们分离或合并,试图找到一种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比如,沙发+床=沙发床、衣服+裤子=连衣裙、鸡尾酒……分合思维法包括分离思维和合并思维。

转换思维。转换思维也称为变通思维,是转换视角、转换问题、转换思路、转换方式来思考,以获得创意的思维方法。我们所熟知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转换思维的典型。

想象和联想。想象力和联想力是创造性思维的两大支柱。联想是指思考者在头脑中从一定思维对象出发,根据事物间某中联系想到他事物。联想可分为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连锁联想、飞跃联想。

(3)经常参加社会实践

人获得知识的最有效办法不是听别人讲,实际去做可以更有效地接受信息,更有利于创造性的培养。经常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感知,在实践中创造。

(4)交流合作

通过交流信息才能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思想,彼此都有两个思想。而在思想碰撞过程中,要是碰出新的思想火花,就会有更多思想。

此外,创新固然需要有创新的个体的行为,但是现在创新需要合作。要会协调沟通,发挥团队优势,群体优势,使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升华,在合作中升华。在团队中去寻找方法。

三、如何认知测评结果

测评本身是中立客观的,不管测评结果好与差,旨在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作为自我探索的一个辅助工具。科学对待测评结果,差的可以变成好的;过度依赖测评结果而不付诸行动,好的也可以变成差的。这就是测评,它就在那里,善用则灵。

本测评是用于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创造力,得分的高低也不代表在这方面具有不良属性或者具有缺陷,因此,不需要给自己贴上一个“好”或“差”的标签。本测评的目的在于帮您更准确地评估自己的创造力,为您的择业和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另外,如果您觉得测评结果和您的情况不甚吻合,有可能是以下的几个原因:

  • 您是否对绝大多数题都进行了认真做答?
  • 回忆您做题时的情景,是凭自己第一感觉回答的吗?

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您还可以问问身边的朋友或者是向专业咨询师请求帮助。